〈看圖在說話〉:想找一張照片來配,找到這一張,今年汐止看桐花時,為了捕捉桐花落下的情景,產生特殊光影,決定用它象徵我們那一段青青澀澀的歲月!
〈小序〉也是在曼谷,林煥彰先生主編泰國世界日報湄南河副刊,在當年的端午節設計這一專輯──同題詩文系列(即一個題目分別用新詩和散文來呈現),我遂以民歌為主題,撰寫此文。(刊於2000.06.10 詩人節專刊 )
民歌歲月
◎詩歌篇:
再聽校園民歌
已是悠悠廿載後
朋友 可記否
校園的青草地上
隨著吉他的旋律
我們用歌聲吟詠
青春夢囈
我們都酷愛那首
流浪者的獨白
唱到
浪人的朋友是孤獨
想像自己背著行囊
踽踽於坎坷途
行囊裡盡是
美麗與哀愁
只為尋找一份真摯的愛
只為覓一個小小的愛情窩
那是個強說愁的年代
沒有皺紋的臉上
非要刻劃幾許滄桑
爾後民歌消歇
朋友星散
而今他鄉聽曲
在我幾許滄桑的容顏
因著熟悉的旋律
再現昔日的
青春風采
◎散文篇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;
但為君故,沉吟至今。
(魏武帝<短歌行>)
有些歌、有些調,會在記憶深處沉吟、迴盪,一路走來,從年輕到白頭。只因那些歌、那些調深烙心田,足堪「留予他年說夢痕」。年少情懷總是詩,在我上大學時,校園民歌像和風,溫煦學子的心。那時節,我們剛由聯考桎梏下解脫,時間表不再被排得密密麻麻;我們有選課的自由,也有翹課的自由。 University 被巧妙地翻譯成「由你玩四年」,於是,乘著校園民歌的翅膀,我準備優游度過那四年。
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歌,小時候是群星會時代,那些流行歌曲我們都琅琅上口,至今不忘,但那純粹是為歌而歌,歌曲內容與我們的年紀不符。校園民歌就不一樣,彷彿舉著年輕人的旗幟,與青年的心理若合符節,歌詠出我們的心聲,打動我們的心弦。民歌內容也豐富多姿,有的輕快俏皮,有的溫馨感人,更多的是歌詠愛情,而愛情,據稱是大學生必修的學分啊!
往往是一人輕撥吉他,其他人聚攏而來,清清純純的歌聲就這樣漾開來,民歌成了心靈共通的語言。我的歌聲不佳,但和大夥酣快地唱,用心地唱,你的歌聲,我的歌聲,融成一片青春專屬的浪漫旋律。
幾年後,民歌退燒,而我因為教書,嗓子益不能歌,興趣轉移到「聽」西洋歌或純音樂。直到卡啦 OK 氣勢如虹,人人可以當歌手的年代,我因不忍虐待別人的耳朵,極少「插一嘴」,國語歌壇、台語歌壇誰擅勝場,我全然不知。
女兒進入小少女時代,開始把偶像歌手的 C D、卡帶買回家,我被強迫日也聽、夜也聽,就是聽不出滋味。看她有板有眼跟著哼唱,一副陶醉狀,我心中直呼「沒營養」。
今年寒假返台,陪女兒去唱片行採購,瞥見「校園民歌專輯」,趕緊握在手中,如握住老朋友。再看歌名,彷彿讀出歲月的痕跡,它們也與我ㄧ起老嗎?興匆匆買回來聽,校園、朋友,當年的歌聲隱約浮現。不知不覺跟著吟詠,也是一副陶醉狀。
聽了幾次以後,女兒忍不住批評道:這些歌「好可笑」!她很難想像這些可笑的歌,當年可是火燒火燎,為我們青春的歲月紋身啊。(還好聽了一陣子,她也喜歡上某些歌)
每個年代有它專屬的歌,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,就是校園民歌,它的旋律、它的韻味,即使我到了八十歲,還是會被它感動 …………。